三级网站在线网站,free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观看,亚洲一区宅男在线,亚洲精品亚洲国产3区

    1. <span id="r2yh7"></span>
      <sup id="r2yh7"></sup>

      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  >  美文美圖  > 正文

      黃河壯歌——榆園軍起義(中)

      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4-02 09:19

      清代成武縣衙幕廳房

      這時候榆園軍的主要領袖是梁敏、任七(任復性)、張七。梁敏是山東莘縣古城鎮(zhèn)西倉人,他因家貧給地主做工,受盡壓迫。任七、張七等頭領也都出身寒微,他們在榆園擊敗明軍后,在李自成起義等全國性的起義大環(huán)境下,開始向縣城等重要目標進攻。查《范縣縣志》,其中記載,順治六年(1649),梁敏曾率眾攻破縣城,并盤踞三年,范縣一度無官無民九年之久。農民起義軍在棄城后,把房屋焚燒一空。后來的清初知縣到任時連辦公房屋也沒有,只能在舊房基上搭了草棚數間、草堂三楹來辦公。

      由于統(tǒng)治者們對農民起義的仇視和輕視,在正統(tǒng)的史書中從來不給榆園軍予以正式的稱呼,總是記載為“土寇”“流寇”或“賊”,偶爾的幾筆,也是稱之為“榆園賊”或“榆賊”,更不用說在史書中為之專門立傳了。這也給后人考證榆園軍的具體情況帶來了巨大困難。即便在這些史書中,有些記載也是不準確的,因為許多史書是清代的官員編修的,因文字獄的緣故,他們不敢秉筆直書清軍犯下的罪行,而把許多清軍的罪行都栽贓在農民起義軍的頭上。

      從地域上看,榆園軍是一個地方的義軍,但實際上,從河南、山東、河北等下面州縣的縣志記載來看,他們的組織形態(tài)是很松散的。在明末清初的大事記載上,關于榆園軍領袖組織攻城的記載非常少,甚至官方都沒有弄清到底是哪里的農民軍,只是記載為“土寇”,有的雖然記載了“土寇”首領的名字,但他們歸屬何人?來自何方?均未能記載。只有離榆園軍根據地很近的縣,大約修志人是本地人的緣故,才稍微記載詳細一些。這其中的原因,就是當時的中國發(fā)生了清兵第五次入關事件。崇禎十五年(1642)十月,清軍下山東州縣,縣城陷落。清軍劫掠了大量人口財物后,于1643年4月才返回。在這種情況下,幾乎天下大亂了,明軍一方面要對付清軍,一方面要對付榆園軍等農民起義軍,可謂疲于奔命。明軍進剿榆園軍的主力是巡撫丘祖德與總兵劉澤清。丘祖德曾在東昌保衛(wèi)戰(zhàn)中力據清兵,保全了大量百姓,是忠于大明的官員。

      劉澤清是曹縣人,任明軍山東總兵,此人是個反復無常的投機分子,后投降清廷。關于他的劣跡和結局,是要用專門的文章來敘述的。兩人的氣節(jié)不同,但在進剿榆園軍上,兩人是一致的。在清軍入關后,榆園軍也借著明軍要對付清軍的時機,借機擴充地盤和力量。范縣在1642年被清軍攻陷撤出后,榆園軍的吳廷賓進占了城東。1643年8月,丘祖德、劉澤清分六路進攻吳部,吳被殺。據資料顯示,明末的這段時間,榆園軍曾攻占了曹、濮二州及東平、東明等縣。但在1644年至1646年的兩年間,據筆者廣泛查閱資料,地方志書中的大事記述幾乎都是空白的,其中原因不言自明,因為——清兵來了。

      1644年4月,明朝覆滅,天下大亂。隨著清廷入主中原,榆園軍的對手就變成了清軍,民族矛盾開始成為主要矛盾。忠于大明的讀書人為了抗清,也開始加入了農民起義軍。一個是濮州人、明進士葉廷秀,他曾任南樂、衡水、獲鹿三縣知縣,有“葉青天”美譽,后投奔南明,南明覆滅后回到家鄉(xiāng)參加榆園軍抗清,成為重要的謀士。另一個是沛縣人、明舉人閻爾梅。他曾經在1645年面見史可法,陳述三條忠告抗清,可惜史可法沒有采納,他見自己無法施展才能,于是北上,與榆園軍合作,輾轉各地組織義軍抗清。有了文人士大夫的加入,義軍力量也增強了。順治四年(1647)正月,榆園軍頭領孔五攻南樂縣,與清軍激戰(zhàn),十二月,孔五戰(zhàn)死。下半年,榆園軍首領丁明吾、周魁軒、張堯中等破壽張、攻章丘、進泰安、攻堂邑、破陽谷,又西破開州,略范縣,聲威大振。借著這個勢頭,榆園軍中又加入了另一個重要人物。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鎮(zhèn)壓榆園軍的劉澤清。從對手變?yōu)橥?,這中間的經過非常曲折。1644年,明亡后,劉澤清擁立福王朱由菘登基,被封為東平伯。順治二年(1645)四月,當揚州被圍時,南明命令劉澤清率軍增援,他卻半道投降清軍了,由此,發(fā)生了“揚州十日”事件。他投降后,清廷并不信任他,把他弄到北京,解除兵權,圈養(yǎng)在京。當看到全國各地都發(fā)生起義后,劉澤清斷定清廷的統(tǒng)治不會長久,也害怕以后被清算,于是讓親信又去聯絡南明政權,得到了認可。之后,他又聯系自己在曹縣時認識的心腹李化鯨,讓他準備起義反清。

      李化鯨,字仁宇,清道光《城武縣志》記載他為直隸人。而在150多年前的康熙及之后乾隆時期所修的《曹州府志》都記載他為成武人。據筆者考證,李化鯨是今成武縣汶上集鎮(zhèn)長李莊村人,出身富裕家庭,因自幼習武,長大后到縣衙充當捕快,在明末成武知縣任萬民手下當差。清軍在1643年攻陷成武后,任萬民殉節(jié)。身為衙役的李化鯨參加了守城,城陷后,他悄悄潛伏下來,繼續(xù)在縣衙當差。他急公好義,為人慷慨大方、仗義疏財,而且勇于任事,被提拔為總練??偩毷茄貌畹念^目,在捕捉盜賊、辦理各種案件中有很大的權力,接觸的很多是盜賊或綠林人物,在辦理案件中,對涉及綠林的人物他就網開一面,這樣,他的名聲就在民間傳開了,榆林軍也注意到他的影響,因而就發(fā)生了聯系。

      張長國

      責任編輯:
      分享到:
     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|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:魯新聞辦[2004]20號 |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:37120180017
      網站備案號:魯ICP備09012531號 |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
      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國菏澤網